肝衰竭是比肝癌更可怕的杀手!
更新时间:2019-02-22 浏览次数
肝衰竭是肝细胞大量坏死时,肝功能发生严重障碍或失代偿,出现以凝血机制障碍和黄疸、肝性脑病、腹水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症候群。肝衰竭被分为四类:急性肝衰竭、亚急性肝衰竭、慢加急性肝衰竭和慢性肝衰竭。在我国,引起肝衰竭的主要病因是肝炎病毒,其次是药物或肝毒性物质。
目前认为造成肝衰竭的机制主要有两方面,一种是药物、病毒等对肝细胞的直接破坏作用,造成肝细胞不同程度坏死;另一种则为免疫机制,例如通过细胞因子或内毒素等介导的免疫损伤。
以凝血机制障碍和黄疸、肝性脑病、腹水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系列临床症候群。
早期肝衰竭的代谢紊乱,会出现消化道症状加重的表现,如:食欲下降,恶心呕吐、上腹部不适。
凝血功能出现障碍时,会有各种出血症状,如:牙龈出血、鼻出血、尿道出血、消化道出血,上消化道出血的概率为30.5%,当发生凝血酶原活动度为30%~20%时,救治成功率不足10%。
如果病情没有得到控制而进一步加重,会并发腹水,其发生率为88%;若使用利尿剂为患者排腹水,会导致水、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,即低钠、低钾、高钾血症以及酸碱失调等症状,发生率81.5%。
腹水进一步发展时,肠道的细菌在机体抵抗力低下的情况下,繁殖并引起腹膜的感染和炎症,发生率为52.7%;血容量不足、内毒素等,会并发肝肾综合征,发生率为17.5%。
不适当地大量补液、缺氧、血氨升高等会造成脑水肿、肺水肺,严重时易造成脑疝、呼吸衰竭;脑水肿的发生率为14.7%,脑疝的发生率为6.5%。
出现肝脏功能的全面障碍,会导致神经系统失调综合症,出现肝昏迷,其发生率为37.3%。
对于肝衰竭所采用的有力的治疗措施是针对病因的源头治疗,对于由肝炎病毒导致的肝衰竭,应该先阻断病毒的复制,阻止病情的继续发展;提升自身的免疫,防止病情的复发;疏通肝脏通路,以利于肝细胞再生,大程度的恢复肝脏功能。
热点搜索
- 丙肝
- 丙肝症状
- 肝腹水能治好吗
- 肝硬化治疗
- 脂肪肝治疗
- 肝硬化能活多久
医师团队
-
宋现祯
业务院长 20余年临床经验、中国中药协会肝病药物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,用中西医...
-
田飞
肝病三科门诊主任,对于乙肝大小三阳、丙肝、脂肪肝、酒精肝、肝硬化、肝腹水等...
-
洪 臣
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,原武警江西总队医院肝病治疗中心副主任...
-
张慧琴
肝病六科门诊主任,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肝病分会理事、中国民族卫生协会会员...
-
易辉
肝病七科门诊主任,中华医学会会员、中华医学生物免疫学会会员...
-
韩丹
脂肪肝门诊,从事肝病临床15余年,对各种病毒性肝炎、急性肝炎、慢性...